加密借貸,下個網貸規(guī)模級市場?


這句話出自加密借貸平臺 ETHLend 母公司 Aave 的首席執(zhí)行官 Stani Kulechov 之口。實體疲軟、互聯(lián)網降溫、幣圈深冬的環(huán)境下,加密借貸似乎成了者的救命稻草。

在國內,加密借貸也曾涌現。在礦工熊市惜售的心理需求明顯,但是否像上文國外加密借貸機構生活的如此滋潤?它的市場有多大,天花板在哪里?這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?

“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項目誕生?!币晃患用芙栀J機構老板陳海生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記者,2018 年的 6 到 10 月份是加密借貸最火的時候。Odaily星球日報就曾報道過貝寶 Babel 和 LendChain。

一位大型數字貨幣資管集團創(chuàng)始人曾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,她在前期不愿意為發(fā)工資而立刻拋幣,多次通過質押自己的幣來給員工發(fā)工資。

礦場主或礦工,是加密借貸平臺在熊市的目標用戶。貝寶 Babel 和幣印礦池合作,目前 Babel很多客戶是在幣印挖礦的礦工。

楊舟介紹到他們真正開始做質押業(yè)務是在去年 9 月份的時候,從 9 月份到現在,平臺累積了大概 1800 萬美金的余額,客單價 1000 美元起。

除了熊市的礦工囤幣,一些投資者在牛市的“配資”需求,也撐起部分數字貨幣質押借貸業(yè)務。配資可以簡單理解為,借錢炒幣/借錢炒股。

楊舟說,在牛市時客戶加杠桿的需求會很強,就跟交易所的杠桿一樣?!暗墙灰姿峁┑母軛U是有限的,如果客戶有更高的配資需求,需要更高杠桿,就可以找我們。除了杠桿的問題外,交易所給客戶杠桿的利率很高,接近年化 36%,我們提供的利率會比在交易所內做合約低一些?!?

Odaily星球日報統(tǒng)計,目前數字貨幣質押借貸的年化利率在百分之十幾。比如楊海生平臺年化  15% 到 18%;虎符錢包:9% 到 18%;幣信主流幣 15% 左右,

作為撮合平臺,在陳海生眼里,加密借貸最大的優(yōu)勢就是平倉后可以快速變現,不像傳統(tǒng)借貸抵押物那般。另外一點是這個行業(yè)用戶集中,主要在幣圈,宣傳精準,加上有 TOKEN 獎勵,會有很多用戶自發(fā)幫平臺宣傳。

加密借貸的邏輯類似于股權質押貸款,資產流動性高、容易變現。對于借款人來說,信用貸款額度有限,房抵貸和車抵貸流程復雜、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高。數字貨幣按流程大概在十分鐘內即可完成到賬。

此外,傳統(tǒng)平臺如果用戶違約的話后續(xù)資產執(zhí)行成本很高。如果是不動產抵押貸款,走法律執(zhí)行程序非常耗時且變數很多。法律上的規(guī)定要分各種情況,例如被執(zhí)行人最后一套房可能無法強制執(zhí)行,如果是車輛也可能會有銀行貸款沒還清或者多處抵押等等糾紛發(fā)生。即使沒有任何爭議,對于資產的處置變賣也是一個相對麻煩的過程。

鏈法團隊郭亞濤律師對抵押和質押做了一個簡單的區(qū)分,車子和房屋是“抵押”,不是質押,抵押人依舊享有對抵押物的使用權,仍然可以使用和居??;如果是質押的話,借款人需要把質押物轉給出資方的,也就是出借人,可以對標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。

陳海生對 Odaily星球日報透露,質押率一般在 50%-70% 之間。舉個例子,用戶把目前價值  100 萬的比特幣押給平臺,只能獲得 50-70 萬的貸款。

虎符錢包創(chuàng)始人徐遠達表示,抵押品價值低于貸出價值的 110% 時會產生強平?!霸谟|發(fā)強平操作時,我們會有機器人去現貨市場上進行對沖平倉,以保證平臺資金安全?!?

 

“天花板在于幣”。

“按照 A 股的數據的話,大概有 10% 的股票會被質押,假如目前比特幣的市值是 600 億美金,那么就會有 60 億美金的比特幣會被質押,按照 60% 的質押率計算的話,市場需要準備 36 億美金的出借資金。這是一個很小的市場。如果比特幣漲了 10 倍,那這時候就要準備 360 億美金的出借資金。這樣市場就擴大了。”楊舟解釋道,而且比特幣一旦漲了 10 倍,也會聯(lián)動其他幣種普漲,說不定到時候也會出現一些優(yōu)質的幣種。

顯然,楊舟眼中的那個樂觀的市場還未到來。根據 CoinMarketCap 更新的最新數據,BTC 目前市值 688 億美金左右,距 2018 年 5 月 5 日 BTC 的 1678 億美金,市值下跌了近 59%; ETH 目前市值近 155 億美金,距最高點 810 億美元,市值下跌了約 81%。

數字貨幣市場波動大,如果整體幣市持續(xù)下跌,不僅影響貸款余額,也進一步打擊用戶囤幣的信息,“信仰不夠堅定”的用戶就可能直接“退出”這個借貸市場了。

“行情大跌也不是這一天兩天的事了,我們從 2018 年 5 月份上線,那時候就已經跌了好幾個月了。不過那時候抵押借貸的人倒是不少,但是最近幾個月我們已經不做抵押借貸的業(yè)務了。隨著后面幾次幣價腰斬,把部分抵押借貸的用戶跌暴倉之后,很多用戶就不敢再抵押了,賣了的不少?!标惡I駠u到。

數字貨幣市場大小,直接決定了數字貨幣借貸天花板的大小。

純粹靠利息盈利的話,加密借貸行業(yè)的天花板其實很低。然而,業(yè)務擴展并非易事,于是有的平臺開始鋌而走險,挪用用戶的幣做高風險投資。

Babel 就用一套智能合約(多簽)機制避免了道德風險,比如在和幣印礦池合作的案例中,質押幣的用戶一般會先把幣打到Babel和幣印共同托管的地址,也就是多簽地址,需要 Babel 和幣印同時操作才能把錢轉出來。

一位資深炒幣用戶孫廣義甚至認為:“不可能的,平臺不拿用戶抵押來的幣做量化套利等理財和投資,根本在熊市活不下去,因為加密貨幣的體量本來就很小,熊市玩幣的用戶更少,如果平臺只靠利息生存,是根本活不下去的。”

一家量化團隊的 CEO 老沈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記者,據他了解,目前加密借貸市場,有三分之一的加密借貸平臺或機構在拿客戶的幣去做量化,這三分之一的機構中又可能有三分之二的機構會找專業(yè)量化的團隊做量化,另外三分之一為了保密性,會自己做量化。因為量化要穩(wěn)定盈利,需要很專業(yè)的量化團隊來做,自己很難長期做好。

王北川也是一家量化團隊的老板,他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,一般給這些加密姐借貸平臺所提供的量化時間為 3 到 6 個月,做的一般都是主流幣種的量化,按利潤分成,加密借貸平臺拿六成,量化團隊分走四成。

文章一開頭提到的美國加密借貸機構 BlockFi 的 CEO Zac Prince 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中也表示,雖然現階段確實盈利了,但是為了平臺更好的發(fā)展,還會開發(fā)更多的理財產品,“我們雖然是加密借貸起家,但是未來我們會朝向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公司發(fā)展,就像 SoFi,跟我們一樣從借貸起家,它最初只是一個學生貸款機構,后來擴展到抵押貸款、財富管理,到現在的儲蓄賬戶理財業(yè)務?!?

嚴謹來說,量化團隊的話并不一定能證明平臺挪用了用戶的錢,畢竟部分借貸平臺本身也有部分理財業(yè)務。

只能說,在幣圈金融市場野蠻生長的今天,并非所有人都做到公開透明的“區(qū)塊鏈精神”。
辟謠出重大錯誤 證券日報副總編輯被停職罰款

2月20日消息,因為在辟謠“易會滿或任證監(jiān)會主席”報道中出現重大事實錯誤,證券日報日前對以化名撰文假消息的副總編輯董少鵬給予停職反省、罰款5000元的處罰。同時,給予在審稿、發(fā)稿環(huán)節(jié)出錯的新媒體中心主任白寶玉給予罰款3000元的處罰。

證監(jiān)會主席人事變動備受資本市場關注。在自媒體率先披露易會滿或將擔任證監(jiān)會主席一職之后,證券日報官網在1月25日迅速刊發(fā)辟謠文章,并特別強調“有關人士指出,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,對于不負責任的虛假信息傳播,應當依法依規(guī)處理?!?

但事隔一天之后,易會滿真的就出任了證監(jiān)會主席,證券日報的辟謠消息成為打臉消息,同時也引發(fā)業(yè)界批評。

證券日報在內部通報中稱,經查,該文是本報副總編輯董少鵬以“翼遠”名義撰寫,未經請示和審核、安排自己分管的新媒體中心刊發(fā)的。該文對“證監(jiān)會主席換人”這一涉及重大人事變動的報道,未進行充分采訪,亦未按采編流程管理辦法履行程序,造成重大報道差錯。對此,證劵日報對董少鵬等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罰。

頗有意思的是,1月28日,針對新任證監(jiān)會主席易會滿,證券日報副總編輯董少鵬還在媒體上進行了諫言:一是堅持資本市場集中聚焦定位,避免目標分散。資本市場應當是“誠信定價、公平交易、依法治理的市場體系”,其中,定價機制是引領一切的牛鼻子。二是堅持夯實市場基礎。

以下是《證券日報》相關通報:

1月25日證券日報官網刊發(fā)文章“證監(jiān)會人事變動消息不實”一文,針對有媒體傳言“易會滿或將任證監(jiān)會主席”進行了辟謠,引起較大反響。事隔一天,即1月26日,易會滿出任證監(jiān)會主席。一時間證券日報成為眾失之的,罵聲一片,給報社形象和品牌造成嚴重傷害。

經查,該文是本報副總編輯董少鵬以“翼遠”名義撰寫,未經請示和審核、安排自己分管的新媒體中心刊發(fā)的。該文對“證監(jiān)會主席換人”這一涉及重大人事變動的報道,未進行充分采訪,亦未按采編流程管理辦法履行程序,造成重大報道差錯。新媒體中心主任白寶玉在發(fā)稿時未核報社“副總編輯稿件需經社長總編輯審核”之規(guī)定將稿件送審,亦負有把關不嚴責任。

1月28日,社委會召開擴大會議,研究對此報道差錯的應對措施以及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,大家一致認為, 此報道嚴重失實,給報社品牌和形象造成了巨大傷害,必須按照報社的規(guī)章制度嚴肅處理。

根據《證券日報社各終端出版差錯處罰和糾錯獎勵辦法》,“報道失實,視問題嚴重程度對相關責任人(記者、編輯、值班編委)處以500-5000罰款。根據問題嚴重程度,予以行政處罰(包括通報批評,停職反省、降職使用等)相關現定,參照此前因《讀者》標題錯誤給予相關責任人“停職反省1個月,做出深刻檢查、罰款3000元”的處理意見,社委會擴大會議決定:

分別給予執(zhí)筆和分管副總編輯董少鵬“停職反省(視檢查和反省程度決定時間長度)、做出深刻檢查、罰款5000元”新媒體中心主任白寶玉“做出深刻檢查、罰款3000元”的處理決定。

為慎重起見,上述處理意見已經報請上級相關部門和領導批準,董少鵬停職反省自2019年2月15日起執(zhí)行時間為1個月。

社委會再次強調,報社全體員工要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嚴格遵守組織紀律、宜傳紀律和工作紀律,認真吸取教訓,嚴格按照采編流程管理制度和程序,加強管理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(fā)生。

相關文章

18729020067
18729020067
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,點擊進入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