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什么是沉沒成本效應)

根據經濟邏輯的法則,沉沒成本與制定決策應是不相關的。但是在人們的實際投資活動、生產經營和日常生活中,廣泛存在著一種決策時顧及沉沒成本的非理性現(xiàn)象: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于過去的付出中,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。這就是沉沒成本效應(sunk cost effects)。

沉沒成本效應的原始定義為“如果人們已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過成本,那么便會增加該商品或勞務的使用頻率”,這一定義強調的是金錢及物質成本對后續(xù)決策行為的影響。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對“沉沒成本效應”進行了各種解釋,brockner認為由于人們存在自我申辯(self-justification)的傾向,不愿承認自己以往的決策失誤,因而總是希望與先前的選擇保持一致;另外一種解釋是,由于過去產生了損失,人們會產生盡快彌補損失的強烈動機,這種動機會導致風險尋求;arkes和blumer對沉沒成本效應的解釋為“先前投入的時間、金錢或其他資源會影響個體其后的決策”,提出了時間性沉沒成本效應的存在;同時他們認為個人在做決策時之所以考慮沉沒成本,是由于個人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資金被浪費掉的事實。當投資人發(fā)生了帳面損失,如果不繼續(xù)對這項不成功投資投入資金的話,就等于接受該損失已經發(fā)生。

因此沉沒成本效應反映出的是一種“避免浪費的愿望”。盡管這些解釋背后由不同的動機和心理過程所驅使,卻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———顧及過去的成本和收益。進一步講,這些解釋認為決策者會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并對其進行評估,進而將它與收益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
相關文章

18729020067
18729020067
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,點擊進入微信